
每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在童年的回忆中弥漫起甜蜜芬芳的气息?;蛐?,每一个童年里都有“吹糖人”的快乐,买“糖人” 的急切,玩“糖人”的幸福。
在迎泽区的记忆里,赵氏糖人便在食品 街、柳巷等地,为太原几代人留下了温馨的 回忆,至今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相传, ”糖人“是由神机妙算的大明宰 相刘伯温所发明,距今 600 多年的历史了。
朱元璋为?;饰患敖接拦?,造“功臣 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途中与卖 糖老人调换服装,从此隐姓埋名,天天挑着
担走街串巷。
刘伯温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形状,成为新奇有趣的新事物,既可食用,亦可观赏, 大受民众的喜爱。
刘伯温捏“糖之的传奇故事
刘伯温将这门制糖人的手艺传授出去,自此中国的街头巷尾都有糖人担子的身影和叫卖声。
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 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 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 公鸡”“关公”和“猴子”等等。木盘中心 有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长度比木盘的 直径要短一点,转杆的顶头垂着一根小针, 转杆停止转动时,小针指着哪个格子,就得 哪个奖,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几率 就越低,最大的格子就四个字:糖豆两颗, 那糖豆比围棋子儿还要小。圆木盘底下有个 抽抽屉,拉出来是一块大理石板,用来画糖 人的。柜子右上角有个洞用来插草把子,不 管吹还是画的糖人都插在上边。
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多, 但没有面板, 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 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 竹签和木炭。
很多手艺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画糖人的。 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 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 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三种老技艺积淀一百年
糖人制作工艺可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三种。
吹糖人据说宋代时就有,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
手艺人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 揪下一团, 揉成圆球, 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 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糖棒犹如细管时,折断糖棒,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画糖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在石板上用糖浆画出图案。
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 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 用小勺舀起, 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
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 所以要一气呵成, 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 粘上竹签, 稍 候凝结即成。
塑糖人是用模具塑造,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
太原市迎泽区的赵淑霞, 是迎泽区区级非遗项目《太原糖人》传承人, 她所制作的糖人, 涵盖了三种老技艺(吹、捏,画)。
太原赵氏糖人的历史渊源源于 1916 年民国时期,在北京谋生的赵福云,在庙会上看到这 一民间艺术,被这种艺术深深吸引,拜当地的糖人师傅学艺,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开始以糖 人技艺为生,因作品惟妙惟肖,在太原民间艺人中颇有名气,成为赵记“糖人”的创始人。
赵富云老艺人嘱咐后代要将糖人艺术不要失传,要好好的传承下去。70 后的赵淑霞,是糖人的三代传人, 生于糖人世家的她, 从小受到祖父、父亲(第二代传人) 糖人艺术的薰陶,耳闻目染,对糖人 技艺的悟性很高,常常模仿父亲做糖 果、龙须糖、吹捏花鸟鱼虫, 做得像 模像样。
经过多年的学习走访名师,赵淑 霞不仅把传统技艺掌握地淋漓尽致, 并结合时代的要求从制作技巧、制作 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吹糖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 艺,被称作‘戏剧糖果’。吹糖人所 用的原料主要是手艺人自己熬制的饴 糖,必威电竞app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 方法, 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赵淑霞说。
在创作之前,赵淑霞先将饴糖加 热到适温, 然后揪下一团, 揉成圆球, 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庙会、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活动,并在太原食品街进行常态化表演,深 受广大小朋友们和青年们的喜爱。
糖人虽小,却是一种浓缩的技艺,走在食品街上,看到围在糖人 摊边欢欣雀跃的儿童,相互牵手却拿着糖人流露出幸福的青年男女, 下班回家买个糖人带回一份“惊喜”的父母……透过这一幕幕画面, 一个城市的温暖,一个家庭的和谐,一种生活舒适便油然而生,小糖 人折射大世界,于是,必威电竞app便不经意间,爱上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