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架占琴春秋有知音
中国音乐史上,有一个流传 至今、妇孺皆知的故事。
那是春秋时期,一位操琴者 和一位打柴者之间至死不渝的故 事。
操琴者名叫俞伯牙,打柴者 名叫钟子期。
伯牙善奏,子期善闻。
因琴结缘,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子期亡,伯牙绝弦。
开化闹市占音铙梁太原市迎泽区有个古玩市场叫开化寺古玩市场。
开化市建在太原城古开化寺原址,这里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市场,后来寺院 没了,市场还在,因“市”与“寺”谐音,开化市的叫法便延用至今。
开化市是老太原人寻“古”的场所,古的情结,古的韵味,古的坚守……
于是,这里便有琴音传出。
此琴音,便是“古”音。
在我 们生 活的这 个时 代, 音乐无所不在, 以“琴” 命名的乐器不下十数种, 有 以材质命名的, 有以形状命 名的,也有以产地命名的, 等等。但以时间特征命名的, 恐怕只有它——古琴。
俞伯牙所操之琴, 即为 古琴。
开化市的琴音,即为古 琴之音。
古琴,有史料可考者, 至今已三千余年。必威电竞app的古 人称其为“瑶琴”“七弦琴”“玉 琴”等等。近代为区分国内 各种“琴”与西方乐器中的 “琴”, 将其称为“古琴”。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因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尚无比此更古的琴。
一个古字,思通万里。
数指琴音,思接千载。
开化市现在有古琴人,便是彭建军,如今“唐风 琴社”的掌门人、社长。
唐风晋韵高洁而寥廓
1946 年,山西博物馆副馆长高寿田先生在太原创 办了唐风琴社。
山西简称“晋”,概因春秋五霸之首的晋国主要 领地皆在山西。而晋国前身为古唐国, “唐风琴社” 由此得名。在高寿田先生的操持下,琴社凝聚了一大 批北方古琴界的高手,而高寿田先生的真实身份是我 党地下党员,琴社的创办也为我党培养了许多文艺界 的优秀人才。
上世纪初, 由于受西洋乐器的冲击, 古琴日渐式微。 据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能弹奏古琴者 已不足百人。及至“文革”“破四旧”时期,古琴更是 无立足之地,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曾经的唐风琴社,也日渐凋零,人们甚至不知从何时起,唐风琴社消失在历史迷雾中。
1982 年,在数千年时空中袅袅回荡的古琴音与 8 岁的彭建军第一 次相遇, 虽说是在数年后他才真正学习古琴, 但儿时的琴音始终在耳畔 萦绕。
古琴音从此与彭建军相伴、相知、相亲、相爱。
可以说,他的全部生命意义和追求,都在古琴上。
2003 年,也就是中国古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那一年, 技艺精湛的彭建 军被山西琴人推举为唐风琴社的社长。
上任伊始,他就会琴社定下“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传承古琴艺术为己任”的 发展思路。数年下来,唐风琴社实力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得到全国古琴界的认可。 2009 年,琴社被中国古琴学会指定为该组织的山西艺术中心,肯定了唐风琴社对山西 古琴文化作出的贡献。
君子之音奏响首善迎泽
不识古琴,焉知大雅?不识古琴,焉知君子?
古琴形制古朴大方,音色淡雅悠远,自古常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乐器,更由于其蕴含 的礼乐治国思想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
单就琴的制作来说, 琴身前广后狭, 象征尊卑之别; 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 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 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 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
1977 年,美国发射“旅行者”2 号太空船。为了向宇宙可能存在的智能生物传递地球人 类文明,太空船内放置了一张可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其中就收录了我国古琴大师管平湖先 生的古琴曲《流水》, 用以代表中国音乐。2003 年, 古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6 年, 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时候,迎泽区的古琴之音从未断绝。
彭建军,这位以“传承古琴艺术”为己任的当代琴家,秉承“以和为尚、以古为宗、以雅为趣、 以天下为责”的治学思想,正不辞劳苦地向人们传授着古琴精妙,向人们弹奏着古琴雅韵。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飞禽为之低徊,游鱼为之恋栈,蛩虫为之起舞。 一架古琴,就是一个涓涓流淌的故事,一个琴者,就是一个弦上舞动的精灵……
漫步在唐风晋韵之间,钟楼之下古琴相合,余音袅袅,文化之香,便扑鼻而来。